行业标准:行业需要研究用户价值,从光的总量和品质回归行业诉求行业:作为太阳能路灯行业,企业应该清楚自己的产品定位,灯的基本功效是照明,用户购买的不是参数、不是配置、不是功率,而是光,功率、配置、电池容量这些都只是表象,不是最终衡量一盏太阳能路灯好差的要素。
海外新增需求:印度一枝独秀,欧美退出前十4月25日在能源一号举办的上海新能源分布式投融资峰会上,协鑫集成高级执行总裁邹西原表示,要消耗掉日趋扩大的产能,走出去是各大厂牌的头等大事,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尤其美国201法案实施之前,市场涌现的大量囤货(有数据表明这个数字达到5GW),一季度出口美国大幅降低,短时间内美国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态度快速扭转市场下滑的可能性不大,欧洲市场也同样持续萎靡。
被普遍看好的户用市场同样疲软,某逆变器厂家销售透露,整个一季度浙江户用仅装800户,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有现在的3倍更多而同样的情况绝不仅只浙江一地。与装机量下行的市场预期不同,光伏制造产能却在持续扩张。2018,凛冬将至还是尚有转机?负增长态势下的中国光伏企业,需要更多的思考。然而,短短4个月时光,悲观情绪就从上到下笼罩了整个产业,一举扭转之前持续高歌猛进的预期。根据SOLARZOOM智库在2018年1月中旬的判断,全球光伏市场整体需求保持上涨趋势,但是中国市场受政策影响,可能呈现负增长,首次提出51.4GW的负增长预期;2月坊间流传出一份传说中的《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虽然没有刊出正文,但是意思明确,国家能源局将加强对分布式光伏的管理,分布式项目要入补贴名录的说法一时甚嚣尘上,市场预期应声而落,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在不同场合表示,参考政策、市场产能、国际国内市场各种变数,2018年新增光伏装机不会超过45GW;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王斯成也有类似判断各种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始纷纷下调2018年装机量预期。
截止目前,从已经开标的9个领跑者项目就可以看到,0.61元/千瓦时做为最低价在去年刚爆出的时候全行业轰动,今年最低报价0.31元/千瓦时已经无人关注。分布式光伏发展继续提速,新增装机超过100万千瓦的省份有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新增容量分别为110.1万千瓦、103.4万千瓦、103.2万千瓦和102.1万千瓦,四个省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的54.5%。再到如今拥有的对全球光伏的绝对影响力,也不到7年的时间。
我国单晶产业化效率已经提升至21.3%,多晶效率已经提升至19%以上。至此以后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对全球光伏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直到现在,美国依然妄图通过201调查、301调查等各种不公平的贸易管制来抑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然而这些曾经让中国光伏产业谈虎色变的贸易纠纷早已经成为了美国螳臂当车的伎俩,无法再对中国光伏形成实质性的影响。仿佛一夜之间寒冬来临,原先为行业龙头的尚德、英利、赛维都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
在诸多优秀企业的带领之下,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的高效技术发展迅猛,效率不断提升,目前行业的多项世界纪录由中国企业保持。太阳芯照亮强芯路从2011年开始遭受双反到崛起的2015年,我国光伏产业不过用了前后不到五年的时间。
然而需要清醒的是,骄人的成绩是在庞大的体量基础之上取得的,我国很多核心技术仍然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光伏发电最先于欧美发展起来,国内市场起步相对较晚,于2001年左右开始得到规模化发展,涌现了无锡尚德、保定英利等优秀企业。由此激起了国内一场该如何强芯的讨论风潮。呈现出两头在外的局面,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出口,在全球光伏市场看来,中国只是一个加工、制造厂。
近段时间,由于中美芯战爆发,国人感受到了来自美帝的深深恶意在诸多优秀企业的带领之下,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的高效技术发展迅猛,效率不断提升,目前行业的多项世界纪录由中国企业保持。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芯片高端市场几乎被美、日、欧企业垄断,中国芯片市场虽然增长较快,但是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度非常高。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全球占比分别为56%、83%、68%、71%,全部保持在全球首位。
近段时间,由于中美芯战爆发,国人感受到了来自美帝的深深恶意。太阳能领域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既然太阳能芯片能够取得胜利,那中国芯也一样能打破桎梏,取得进展。
而美国此次采取的出口管制措施,更加不可能阻碍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步伐。如今强芯之路已经被提上日程,我国相关企业亟需韬光养晦,勉力而行。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特别是在智能制造等概念的指引下,中国已经渐渐摆脱了之前低端、廉价的固有形象,开始向高端产业、智能制造转变。一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表示,实践证明,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难以阻碍一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光伏产业也曾走投无路然而再倒退几年,我国光伏产业在欧美的夹击之下也似乎走投无路。由此激起了国内一场该如何强芯的讨论风潮。至此以后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对全球光伏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马云爸爸也说了,市场份额牛不是真正的牛,核心技术牛才是真正的牛!在光伏领域,我国不但在所有制造环节都占据了55%的市场份额,而且在技术方面也开始引领全球。
一直到现在,美国依然妄图通过201调查、301调查等各种不公平的贸易管制来抑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然而这些曾经让中国光伏产业谈虎色变的贸易纠纷早已经成为了美国螳臂当车的伎俩,无法再对中国光伏形成实质性的影响。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2017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53GW,连续五年位列全球第一,累计装机达到130GW,稳居全球首位。
事实上,太阳能电池有一个别名为太阳能芯片,毫无疑问,在这一领域的争夺中,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然而需要清醒的是,骄人的成绩是在庞大的体量基础之上取得的,我国很多核心技术仍然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事实上芯片绝不是我国唯一被国外针对制裁过的领域,我国的光伏产业就是在重重的贸易管制之下杀出了一条血路,中国芯要崛起,或可借鉴一二。我国单晶产业化效率已经提升至21.3%,多晶效率已经提升至19%以上。
痛定思痛,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之下,我国光伏产业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企业开始专注于国内市场以及非洲等新兴市场,短短几年的时间,国内光伏产能逐步扩大,组件效率节节攀升,光伏电站规模迅速增长,在光伏扶贫等益民发展模式的飞速发展之下,光伏发电甚至在短时间内具备了走进千家万户的基础。2011年之后的几年时间,美国、欧盟开始轮番针对中国光伏产业实行双反贸易管制,致使中国光伏产业遭受重创,造成了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这一情况可以通过2017年的一组数据来体现。仿佛一夜之间寒冬来临,原先为行业龙头的尚德、英利、赛维都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
中美此次芯战的爆发让国人再次认识到了差距,强芯之路亟待启程。光伏发电最先于欧美发展起来,国内市场起步相对较晚,于2001年左右开始得到规模化发展,涌现了无锡尚德、保定英利等优秀企业。
在近段时间较为火爆的PERC组件方面,其量产世界效率纪录多次被国内光伏企业打破,此外在IBC、半片、黑硅、N型等电池技术上,我国企业也处于领先地位。再到如今拥有的对全球光伏的绝对影响力,也不到7年的时间。
然而中国光伏产业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摆脱双反迅速崛起2015年,中国光伏产业彻底摆脱了双反阴影,新增装机达到15GW,连续第三年领跑全球,累计装机达到43GW,首次超越德国,跃居全球累计光伏装机量第一位。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然而由于国内市场尚未成熟,当时中国企业生产的光伏产品主要依赖于出口至欧美。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个近几十年才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将在化石能源的替代中起到关键作用。相反,在此压力之下,中国的强芯之路有望加速。太阳芯照亮强芯路从2011年开始遭受双反到崛起的2015年,我国光伏产业不过用了前后不到五年的时间。
呈现出两头在外的局面,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出口,在全球光伏市场看来,中国只是一个加工、制造厂。纵观整个事件,中国芯之所以处于劣势,主要是因为核心技术的被动
苹果手机=普通手机+相机+电脑+MP3+手表+游戏机+钱包国产光伏逆变器,从2008年开始,到2018年,除了性能调整,价格下降,其实还是在走诺基亚手机的路子,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其实这两种逆变器是可以合在一起的,那就是单极的组串式逆变器,这种逆变器只有一级变换DC-AC变换,使用三电平和功率模块,一个50kW的逆变器只有3个功率开关器件,和集中式逆变器一样,50kW逆变器周边组件安装面积600平方左右,最远的距离不到25米,直流损耗非常少。
赶走外敌后,国产逆变器内部混战,其主要方式还是价格战,光伏市场仍以地面电站为主,经过本轮洗牌,华为,阳光电源、上能电气三家企业逐步占有了80%的地面电站市场份额。2、市场推动,由地面转向分布式,营销格局改变2016年新增装机容量34.54GW,分布式新增装机容量4.24GW,2017年光新增装机53.06GW,其中光伏电站33.62GW,同比增加11%;分布式光伏19.44GW,同比增长3.7倍,到了2016年下半年,分布式光伏突然爆发,出乎很多人意料,分布式户用光伏的客户群体和地面电站的客户群体完全不一样,原来的营销手段用不上,掌握话语权的是中小型安装商、经销商或代理商,他们多为民用企业,实际安装经验并不是很丰富,率先入场的古瑞瓦特、三晶、固徳威等逆变器企业,创办光伏培训班、光伏学院等技术培训机构,与安装商一起对最终业主进行科普,在市场上取得领先优势。